初三畢業,我以全市第一的成績升入本市最好的高中。
而這一年,祝女士被各大報社爭相報道,他們稱她為時尚的弄潮兒,是成功的女企業家。
祝女士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在最大的酒樓定了桌席,邀請眾人來參加我的升學宴。
我高中時,祝女士作為一個成功者被邀請去全國各地開講座,傳授成功經驗。
她也把分店開到了全國各地。
她的門店不僅是本市最氣派的,也是全國最氣派的。
當然,只要我放假她就會把我帶在身邊,美名其曰讓我去見見世面。
在祝女士的影響下,我的變化非常大,我變得更加自信,大方。
祝女士成功后,許多媒人上門給她介紹對象,曾經我在她們是拖油瓶,現在成了福氣娃娃。
祝女士說當你成功的時候身邊是沒有壞人的,都是好人。
還真是這樣,筒子樓里的人如今見我我們都是恭維。
我們搬出筒子樓那天,所有人都來幫忙搬東西,好像能幫我們的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15
祝女士始終沒有再找男朋友,她說她現在掙錢都忙不過來,哪有什麼心思哄男人談戀愛。
高考那天,祝女士比我還緊張,早早就打了招呼那三天公司的事都放一邊。
她親自開車送我去的考場,一遍遍給我檢查考試工具,叮囑我不要緊張。
我笑了笑:「你別緊張才是,放心吧,一定再給你考個第一名。」
走出考場那天,陽光明媚,祝女士站在校門口,手里捧了一束花。
陽光投過樹葉間隙,絲絲縷縷灑在她的身上,我看見她的身后延伸出一條路,通向我的未來。
那條路上花團錦簇,星光萬丈。
等成績的時候我跟著學校老師們去了山里支教。
山里的條件比我想象的還苦,許多小女孩從小被洗腦讀書無用。
我們分給小女孩兒學習用品第二天就會出現在她們哥哥弟弟的書包里。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祝女士當初生活的環境,老師們總是感嘆教育界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回家和祝女士商議后,她出資辦了一所女子學校,只收女學生,不收任何費用,成績好還有獎學金。
唯一的要求,不能半途而廢,畢業出來得來公司上班。
不用花錢,還有錢拿,畢業還分配工作, 許多人都愿意把女兒送來。
高考成績出來后,我不負眾望考了市第一。
志愿我填了北師大, 從小我的目標就是做一個人民教師,這樣我能接觸更多的孩子, 也能幫助更多的孩子。
祝女士又高調了一次,擺了上百桌酒席。
飯桌上我抱住她, 跟她說:「媽, 謝謝您。」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 爸爸,媽媽兩個詞匯對我來說是帶著負面色彩的, 不是好詞,而祝女士在我心里是神圣的。
所以我不愿意開口叫她媽媽,但我忽略了祝女士是想聽到這個稱呼的。
她紅了眼睛, 調侃道:「聽你叫一聲媽真不容易, 我勞心勞力用了十一年。」
我靠在她的肩膀上撒嬌:「在我心里, 七歲那年開始我的媽媽就叫祝穗穗。」
16
上了大學后, 每當有假期我就會和同學一起去各個貧困地區支教。
祝女士的女子學校開遍了各地, 于是她又多了一個慈善家的稱號。
大二的時候祝女士的父母找來了, 兩個老人佝僂著背要求祝女士把公司給她弟弟。
祝女士沒理兩人,保鏢將人趕了出去。
不過祝女士聯系上了村長一家, 想將他們一家接到城里,老村長拒絕了。
他請求祝女士給他孫子孫女一個進公司的學習機會。
在祝女士還沒開口前他說:「你只管教,要是他們不肯好好學,或是心術不正犯了錯,你就給我送回了,我來教他們。」
村長的家風真的很好,他們進公司后踏實肯干,很快都升職成了小領導。
大學畢業后, 我回到我曾經就讀的學校成了一名老師。
45 歲,祝女士決定結婚了。
她的結婚對象是曾經幫過我們很多的那個警察,如今已經是公安局一把手,叫林青松。
人如其名,像青松一樣正直,讓人有安全感。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林叔叔喜歡我媽, 他見我媽時話都說不利索,臉脖子都是紅的。
我媽住院那一個月他跟著忙上忙下,我進出時都會跟著保護我。
我媽出院后, 他也會在下班時間來店鋪周圍轉轉, 保證我們娘倆的安全。
只是他還沒來得及表白, 我媽的事業就騰飛了。
他看著我媽越來越忙,越來越優秀, 漸漸地只敢在遠處默默守護她。
我媽跟那些媒人說她不想找男人后,他更是收斂了心思, 小心翼翼呆在我媽周圍, 就怕我媽發現他的秘密把他趕走。
聽聞這次還是我媽看不下去了主動捅破的窗戶紙。
結婚那天, 李叔叔抱著我媽哭得像個孩子。
他說:「媳婦兒,這些年你太辛苦了,以后我一定好好疼你。」
李叔叔說到做到, 婚后幾十年一日地將我媽當做孩子寵。
人前,我媽是雷厲風行的祝總,回家我媽是需要人哄的祖宗。
他們就這麼扶持著走完了溫馨幸福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