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省城,热浪滚滚。
刘志权站在火车站出口,汗水浸透了后背。
他紧攥着旅行袋的带子,眼睛瞪得老大——高楼大厦像巨人一样矗立在眼前,马路上车流如织,行人衣着光鲜,步履匆匆。
这一切都让他头晕目眩,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刘志权?"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刘志权转身,看见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穿着整洁衬衫的中年男子正对他微笑。"
张...张教授?"刘志权结结巴巴地问,下意识地拍了拍衣服上的皱褶。"
是我。"
张教授接过他的行李,"路上顺利吗?"刘志权点点头,不知该如何描述这趟五个小时的火车旅程——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硬座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烟味,他连厕所都不敢上,生怕行李被人拿走。
张教授的自行车停在站前广场。
不是刘志权想象中的二八大杠,而是一辆轻便的女士车,后座上绑着个小木箱。"
把行李放箱子里,"张教授说,"我们骑车回去。"
刘志权忐忑地看着那小小的木箱,他的全部家当——几件换洗衣服、一双布鞋、几本书和母亲给的玉镯——能装得下吗?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张教授笑了笑:"放心,装得下。
我儿子初中时也用它装书包。"
最终,行李勉强塞了进去。
刘志权侧坐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抓住座垫下的弹簧,生怕掉下去。
张教授骑得很稳,穿行在省城的大街小巷中。"
那是百货大楼,全省最大的商店。"
"这边是人民公园,周末很多人散步。"
"前面拐弯就到师范大学了。"
张教授一边骑车一边介绍,刘志权则像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关于这座陌生城市的一切信息。
街边的橱窗里陈列着他从未见过的商品,饭店飘出的香气让他的肚子咕咕作响,路上的行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个乡下孩子坐在大学教授的自行车后座,这画面多少有些违和。
师范大学的教职工宿舍比刘志权想象的还要好。
五层红砖楼,每家都有独立的阳台。
张教授家住三楼,两室一厅,厨房和卫生间都是独立的——这在刘志权看来简直是奢侈。"
美玲,客人到了!"张教授在门口喊道。
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应声开门。
她面容和善,但眼神中带着审视,上下打量着刘志权。"
阿姨好。"
刘志权深深鞠了一躬。"
这就是周老师说的那个数学天才?"张教授的妻子语气中带着怀疑,"进来吧,鞋脱外面。"
屋内干净得让刘志权不敢下脚。
地板擦得能照见人影,沙发上铺着洁白的钩花垫,餐桌上摆着一盆他叫不出名字的花。"
你儿子呢?"张教授问妻子。"
跟同学打球去了,"美玲阿姨撇撇嘴,"知道今天有人来,特意躲出去的。"
张教授尴尬地咳嗽一声:"刘志权,这是你的房间。"
所谓的"房间"其实是阳台隔出来的一个小空间,刚够放一张折叠床和一个小书桌,但已经比刘志权预想的要好多了——他原以为要睡沙发或者地板。"
谢谢张教授,"刘志权把行李放在床边,"我会好好干活,不添麻烦。"
美玲阿姨端来一杯凉白开:"先喝点水,休息一下。
晚饭六点开饭,别迟到。"
刘志权双手接过水杯,小口啜饮。
水温刚好,不冷不热,里面还飘着一片柠檬——他第一次喝到柠檬水,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他忍不住多喝了几口。
张教授带他参观了房子,特别强调了卫生间的使用方法。
抽水马桶、淋浴喷头、洗手池...这些在城里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对刘志权来说却新奇又陌生。
他认真记下每个细节,生怕用错闹笑话。"
你的主要工作是整理我的藏书,"张教授推开书房门,"按学科和字母顺序重新分类,做个目录。"
刘志权倒吸一口冷气。
书房两面墙都是书架,密密麻麻摆满了书,地上还堆着十几捆。
这工作量,一个月能干完就不错了。"
有问题吗?"张教授问。"
没问题,"刘志权赶紧摇头,"我一定认真做。"
晚饭时,刘志权见到了张教授的儿子张浩。
这是个比刘志权高半头的少年,穿着崭新的运动服,一进门就盯着刘志权看,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这就是那个乡下神童?"张浩把篮球往墙角一扔,"看起来不怎么样嘛。"
"浩浩!"张教授厉声喝道,"怎么说话的?"张浩耸耸肩,坐到餐桌前,故意把椅子往后一仰,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美玲阿姨端上四菜一汤——红烧鱼、青椒肉丝、炒青菜和西红柿鸡蛋汤,香气扑鼻。
刘志权拘谨地坐在最边的位置,夹菜只敢夹自己面前的青菜。
张教授给他夹了块鱼:"多吃点,正长身体呢。"
"谢谢。"
刘志权小声道谢,小心地挑着鱼刺。"
听说你数学很好?"张浩突然问,"会做微积分吗?"刘志权摇摇头。
他才初中毕业,连微积分是什么都不知道。"
连微积分都不会,还叫数学天才?"张浩嗤笑道,"我爸说你被省实验中学录取了?该不会是走关系吧?""浩浩!"张教授重重放下筷子,"再这样没礼貌就回房间去!"张浩撇撇嘴,不再说话,但饭桌上的气氛已经变得尴尬。
刘志权如坐针毡,只盼着这顿饭快点结束。
饭后,刘志权主动要求洗碗。
美玲阿姨起初推辞,见他坚持,也就由他去了。
厨房里,刘志权小心地洗着碗筷,听着客厅里张教授训斥儿子的声音。"
人家是凭真本事考上的!""你有人家一半用功就好了!""再这样明天零花钱取消!"刘志权心里不是滋味。
他不想成为别人父子争吵的导火索,更不想刚来就惹张浩不高兴。
但事已至此,只能尽量避开张浩,不惹麻烦。
洗完碗,刘志权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从行李中取出周教授送的省城地图和笔记本。
借着台灯的光,他仔细研究着地图,标出省实验中学、师范大学和省图书馆的位置。
将来上学和去图书馆,都要认准路线,不能迷路。
有人敲门。
刘志权赶紧起身开门,是张教授,手里拿着一套睡衣和毛巾。"
换上吧,"张教授和蔼地说,"明天开始工作,今天早点休息。"
"谢谢张教授。"
刘志权接过衣物,犹豫了一下,"张教授...我是不是给您添麻烦了?张浩好像不太喜欢我...""别管他,"张教授摆摆手,"被惯坏了。
你做你的,他要是欺负你,告诉我。"
刘志权点点头,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尽量不和张浩起冲突。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懂得寄人篱下,忍让为先的道理。
夜深了,省城的夜晚并不安静。
远处汽车的喇叭声,楼上孩子的哭闹声,隔壁夫妻的说话声...所有这些陌生的声音让刘志权辗转难眠。
他摸出枕头下的玉镯——母亲唯一的嫁妆,也是他现在唯一的慰藉。
玉镯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母亲温柔的目光。"
娘,我到省城了,"他对着玉镯轻声说,"这里好大,好热闹,但我有点害怕..."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刘志权闭上眼睛,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这座城市,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第二天一早,刘志权就起床了。
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主动帮忙准备早餐——虽然美玲阿姨不让他动手,但他坚持要学着煮粥。"
乡下孩子就是勤快,"美玲阿姨的态度比昨天温和了些,"米在这里,水要加到这条线。"
早餐桌上,张浩睡眼惺忪地出现,看到刘志权时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他会起这么早。"
爸,我今天要去买新球鞋,"张浩嚼着馒头说,"给我五十块钱。"
"上周不是刚买过吗?"张教授皱眉。"
那双磨脚,"张浩理直气壮,"我同学都穿耐克的,就我还穿双星..."刘志权低头喝粥,不敢插话。
五十块钱买双鞋?那相当于他两个月的生活费啊!最终张教授还是给了儿子二十块钱,打发他走了。
饭后,刘志权正式开始整理书房。
这项工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不仅要按学科分类,还要记录每本书的作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中午,美玲阿姨做了南昌拌粉。
刘志权吃了两大碗,然后主动洗碗擦桌子。
下午继续整理书籍,直到手指沾满灰尘,腰酸背痛。
晚饭时,张浩炫耀着他的新球鞋——其实只是普通的白色运动鞋,但在他口中仿佛是什么奢侈品。
刘志权默默吃饭,不参与谈话。
就这样,一周过去了。
刘志权逐渐适应了张教授家的生活节奏:早起帮忙做早饭,上午整理书籍,午饭后小憩片刻,下午继续工作,晚饭后洗碗,然后回房间看书。
他尽量避免和张浩接触,两人相安无事。
第八天下午,刘志权正在书房工作,张浩突然闯了进来。"
喂,乡下人,"张浩靠在书架上,"听说你下周要去省实验中学报到?"刘志权点点头,继续整理书籍,不想和他多说话。"
知道吗,省实验中学的学生非富即贵,"张浩冷笑道,"你一个乡下穷小子,去了也是被欺负的命。"
刘志权的手顿了一下,但很快继续工作:"我是去学习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呵,还挺拽,"张浩突然抢过他手中的笔记本,"让我看看你都记了什么...""还给我!"刘志权急了,那本子上不仅有书目记录,还有他的一些私人笔记和感想。
张浩翻了几页,哈哈大笑:"'今天美玲阿姨做的红烧肉真好吃'...哈哈哈,土包子就是土包子,一块肉也值得写下来!"刘志权脸涨得通红,伸手去抢笔记本。
张浩故意举高,让他够不着。
拉扯间,笔记本被撕成了两半。"
你!"刘志权气得浑身发抖。"
怎么了?"张浩挑衅地看着他,"想打架?"刘志权攥紧拳头,又慢慢松开。
他不能惹事,不能给周教授丢脸,更不能失去这个落脚点。"
把本子还我,"他尽量平静地说,"我不计较。"
"切,没劲,"张浩把破本子扔在地上,"乡巴佬就是怂。"
说完,他扬长而去。
刘志权蹲下身,小心地捡起笔记本,试图把撕破的页面对齐。
这是周教授送给他的本子,他一直很珍惜。
晚饭时,刘志权明显心不在焉。
张教授问起工作进度,他也只是简短回答。"
怎么了?"张教授敏锐地察觉到异常,"出什么事了?"刘志权摇摇头:"没事,就是有点想家。"
张教授似乎不太相信,但也没多问。
张浩在一旁窃笑,被父亲瞪了一眼才收敛。
当晚,刘志权辗转反侧。
张浩的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省实验中学的学生非富即贵"...他真的能适应那样的环境吗?会不会像张浩说的那样,成为被欺负的对象?第二天是周日,张教授一家要去郊游,问刘志权要不要一起去。
他婉拒了,说不想打扰他们一家子去外面休闲的氛围。
等他们走后,刘志权决定出去走走,熟悉一下省城。
师范大学校园很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刘志权漫步其中,看着来来往往的大学生,心生羡慕。
如果一切顺利,几年后他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走出校门,他按照地图的指引,往省图书馆方向走去。
省城比县城大太多了,走了半小时才到图书馆。
这是一栋宏伟的白色建筑,高大的石柱,宽阔的台阶,进出的人都衣着体面。
刘志权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走进去。
令他意外的是,没人拦他,也没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图书馆里安静而凉爽,书架一眼望不到头。
他贪婪地浏览着书脊上的书名,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脑子里。"
刘志权?"一个熟悉的声音让他浑身一震。
转身看去,苏雨晴站在不远处,手里抱着一摞书,眼睛瞪得圆圆的。"
真的是你!"苏雨晴小跑过来,"你怎么在省城?"刘志权又惊又喜:"我...我暑假在张教授家帮忙整理书籍。
你呢?""我爸来省里开会,带我一起来玩,"苏雨晴兴奋地说,"太巧了!你住在哪儿?省实验中学附近吗?"刘志权摇摇头,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苏雨晴听完,眉头微皱:"张浩这么讨厌啊...对了,你吃饭了吗?我知道附近有家很好的小吃店!"两人在图书馆门口的长椅上聊了一会儿,然后去苏雨晴推荐的小吃店吃了午饭。
对刘志权来说,能和熟悉的人说说话,是莫大的慰藉。"
省实验中学下个月才开学,"苏雨晴咬着吸管说,"你要一直在张教授家待到那时候吗?"刘志权点点头:"周教授是这么安排的。"
"那...你有空可以来找我玩,"苏雨晴脸微微泛红,"我爸在省教育厅有熟人,我们会在省城待两周。"
她从书包里掏出笔和纸,写下宾馆地址和电话:"有空就来找我!"刘志权小心地收好纸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陌生的省城,能有一个朋友,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分别时,苏雨晴突然问:"刘志权,你想家吗?"刘志权沉默了一会儿,诚实地点点头:"想,特别是晚上。"
"我也想过,"苏雨晴轻声说,"去年我爸去北京学习,带我去住了一个月,开始几天我天天哭...但后来就习惯了。
你也会习惯的。"
回张教授家的路上,刘志权的心情好了许多。
路过一家文具店时,他咬咬牙,用李***给的钱买了个新笔记本——不能一直用那个破本子工作。
然而,好心情在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就被打破了。
张教授一家已经回来,脸色都不太好看。"
刘志权,"张教授严肃地问,"你动过浩浩的钱吗?"刘志权一愣:"什么钱?""我放在抽屉里的五十块钱,"张浩气势汹汹地说,"昨天还在,今天就不见了!除了你还有谁?""我没有!"刘志权急忙辩解,"我根本不知道你有什么钱...""少装蒜!"张浩指着他的鼻子,"穷鬼就是穷鬼,手脚不干净!"刘志权如坠冰窟。
他看向张教授,希望他能主持公道,但张教授的眼神中带着怀疑;美玲阿姨更是直接躲进了厨房。"
我...我真的没拿,"刘志权声音发抖,"我可以让你们搜我的东西...""谁知道你是不是已经花掉了?"张浩冷笑,"刚才不是还买了新本子吗?哪来的钱?"刘志权这才明白,自己落入了张浩设的圈套。
笔记本的价格标签还在,三块五,而他身上有李***给的五十元,根本不需要偷钱。"
这钱是李***给我的,"他掏出剩下的钱,"我有钱,不需要偷...""谁知道是不是偷了别的钱?"张浩不依不饶,"爸,这种乡下人不能留家里!"张教授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志权啊,要不...你先搬出去住?我给你找个便宜旅馆..."刘志权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张教授已经认定他是小偷了。
辩解无益,留下更是自取其辱。"
不用了,"他强忍泪水,"我这就收拾东西。"
十分钟后,刘志权背着行李站在师大校门口。
天阴沉沉的,远处雷声隆隆,正如他的心情。
他没想到,自己在省城的落脚点,只维持了短短十天。
雨点开始落下,越来越大。
刘志权没有伞,只能冒雨前行。
去哪儿?他不知道。
身上的钱住不起几天旅馆,更租不起房子。
也许该给周教授写信?或者找苏雨晴帮忙?不,他不想麻烦别人,更不想让周教授为难。
雨水混着泪水流下脸颊。
刘志权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浑身湿透,冷得发抖。
街边的店铺纷纷关门避雨,只有一家小吃店还亮着灯。"
小伙子!"一个女声从店里传来,"进来避避雨吧!"刘志权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小吃店很小,但干净整洁,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正在包饺子。"
哎呀,怎么淋成这样,"女人递给他一条干毛巾,"快擦擦,别感冒了。"
刘志权道了谢,小心地擦着头发。
女人打量着他湿漉漉的行李和苍白的脸色,似乎明白了什么。"
离家出走?"她问。
刘志权摇摇头:"我...我被赶出来了。"
"可怜见的,"女人叹了口气,"饿不饿?阿姨给你下碗饺子。"
没等刘志权回答,她已经麻利地烧水、下饺子。
十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放在了他面前。"
吃吧,不要钱,"女人笑着说,"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大,在外地上学,看到你就想起他。"
刘志权再也忍不住,边吃边哭,把这段时间的委屈全倒了出来——张浩的刁难、被冤枉偷钱、冒雨流落街头..."这个张浩真不是东西!"女人愤愤地说,"阿姨姓王,你叫我王婶就行。
要不...你先在我这儿帮帮忙?后面有个小仓库,收拾一下能睡人。"
刘志权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真的可以吗?""当然,"王婶爽快地说,"我正缺个帮手呢。
包吃包住,一个月再给你三十块钱,怎么样?"三十块!这比刘志权预想的要好太多了。
他连忙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谢谢王婶!我一定好好干!"就这样,刘志权在小吃店安顿下来。
仓库很小,但干燥整洁,王婶给他支了张简易床。
换下湿衣服,躺在干净的床单上,刘志权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他就起来帮忙。
扫地、擦桌子、剥蒜、剁馅...什么活都抢着干。
王婶很满意,教他包饺子、擀面条,甚至透露了一些秘制酱料的配方。
中午时分,小吃店人满为患。
刘志权端着盘子穿梭在桌椅间,动作越来越熟练。
突然,他在门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苏雨晴!苏雨晴也看见了他,惊讶地瞪大眼睛。
刘志权下意识想躲,但已经来不及了。"
刘志权?"苏雨晴走到他面前,"你怎么在这里...工作?"刘志权羞愧难当,不知如何解释自己被赶出张教授家的事。
但苏雨晴似乎并不在意,反而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数学天才!全省竞赛第二名!"她的朋友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小声问:"那为什么在餐馆打工?""勤工俭学呗,"苏雨晴理所当然地说,"人家自食其力,多厉害!"这一刻,刘志权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他不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羞耻,反而有种释然——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有什么好丢人的?午饭后,苏雨晴特意留下来帮忙洗碗,趁机问清了事情原委。"
那个张浩太可恶了!"她气得脸通红,"我要告诉我爸,让他跟张教授说清楚!""别,"刘志权摇摇头,"这样就好。
王婶人很好,工作也不累,还能赚点钱。"
"可是..."苏雨晴欲言又止,"你什么时候去省实验中学报到?""还有三周,"刘志权笑了笑,"足够我攒点生活费了。"
苏雨晴突然抓住他的手:"刘志权,答应我,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你是最棒的,知道吗?"刘志权的手微微发抖,但这次不是因为委屈或愤怒,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力量。
他点点头:"我答应你。"
接下来的日子,刘志权白天在小吃店工作,晚上就去省图书馆看书。
王婶很支持他学习,经常提前让他下班去图书馆。
有时苏雨晴也会来,两人一起看书、讨论题目,就像在县城时那样。
一周后的傍晚,刘志权正在收拾桌子,一个意外的访客出现了——张教授。
他站在小吃店门口,神情复杂地看着刘志权。"
志权..."张教授欲言又止,"能谈谈吗?"王婶识趣地让他们去后厨说话。
原来,张浩的钱找到了——夹在一本杂志里,他完全忘了这回事。
张教授得知真相后,既愧疚又愤怒,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
跟我回去吧,"张教授诚恳地说,"工作还没完成呢。"
刘志权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谢谢张教授的好意,但我在这里挺好的。
王婶对我很好,工作也不累,还能攒点钱...""可是...""张教授,"刘志权抬起头,眼神坚定,"我知道您是好心,但我想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请您转告周教授,我一切都好,开学前会去省实验中学报到的。"
张教授长叹一声,不再坚持。
临走时,他塞给刘志权一个信封:"这是我的歉意,也是你这段时间的工钱。"
刘志权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打开一看,里面有两百块钱——远远超过他应得的工钱。
那天晚上,刘志权辗转难眠。
他想了很多——关于张教授的愧疚,关于张浩的刁难,关于王婶的善良,关于苏雨晴的鼓励...省城的生活比他想象的复杂,但也比他预想的更有希望。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小床上。
刘志权摸出母亲给的玉镯,轻轻摩挲着。
他想给家里写信,告诉父母自己的近况,但又怕他们担心。
最终,他决定等安定下来再说。"
娘,我在省城遇到好人了,"他对着玉镯轻声说,"您别担心,我会好好的..."远处,火车鸣笛的声音隐约可闻。
那声音既像告别,又像召唤,提醒着刘志权: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必须勇往直前,因为身后有太多期待的目光,前方有太多未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