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你为什么不激动?”苏漓突然冒出一句。

“什么激动?激动什么?”纪夜澜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大哥刚知晓老夫人心魔一事,就很激动,也很生气。

看见我的时候,眼睛都在冒火,那神情,恨不得一口吞了我。

你为何不激动?不生气?”苏漓歪着脑袋,眼睛里都是疑惑。

“你怎知我不生气?只是,我更看重事实。

祖母的病情,的的确确是因为你的出手,控制住了。

我相信姑娘,不是妄言之人。”

“那你不相信自己的祖母吗?我能看出,你祖母在你大哥心里,份量很重。

容不得别人一丝丝亵渎。

你祖母,是不是特别疼爱你大哥?”纪夜澜低下头,拿过茶盏抿了一口。

“大哥是长孙,自出生起,就深得祖母疼爱。

几乎是在祖母膝下长大,大哥对祖母,不仅仅有孺慕之情,更是敬重。”

老夫人,安州吴江太守之女,祖上也曾出过三代编修。

虽然家道现在有些中落,但是在当地,还算是数一数二的权贵门第,只是对上京城,确实不够看了。

吴太守一妻两妾,却只有一对双生女儿,是正室所出。

夫妇俩将这对女儿,看的是如珠似宝,百般疼爱。

大女儿就是后来嫁给祖父的吴琼。

听说两人间的缘分,堪比话本。

小女儿吴宛,好像很早就病逝了。

因为老夫人婚后,并不怎么和娘家走动,也甚少说起说娘家的人和事。

祖父祖母成婚之后,祖父一路青云,最后官至首辅。

阖府上下,皆见证了二人举案齐眉的一生,从未见到二人红过脸。

纪夜澜忽的长叹一口气,“你知道为什么大哥如此敬重祖母吗?”祖母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父。

她样貌生得美,还精通琴棋书画。

待人更是和善,管理起中馈,也是井井有条。

成婚不久,就成了京中典范。

几乎人人都羡慕祖父娶得如此佳人为妻。

祖母心善,碰上大灾之年,还会搭棚施粥,做了无数功德之事。

纪首辅的青云之路,也并非一直是一帆风顺。

有一年,他遭人陷害,被下大狱。

是祖母,拖着柔弱的身躯,四处奔波求人,终于得以案件重审。

为了给祖父祈福,她愣是在佛前,跪了七天七夜。

祖父沉冤昭雪,回府后,她为了还愿,护国寺几千级台阶,她一步一叩首的走完了。

全京城,提起祖母,谁人不叹服,谁人不敬佩?“你莫怪大哥对你出言不逊。

在他心里,祖母是不亚于菩萨的存在。”

工部衙门纪云澈坐在椅子之上,手里拿着一份奏章。

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奏章,却仿佛魂游天外。

“大人已经看了很久了,莫不是有什么大事?”门口两名侍卫窃窃私语。

“我是阁老府管家,有要事求见大人!”纪云澈的眼睛忽然变得有了神采,“让他进来!”一个灰衣老者,走近纪云澈,弯腰恭敬施礼。

纪云澈走到门口,关门前冷冷的对侍卫说,“我有要事,看好了,一只苍蝇也不准飞进来。”

老管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双手递给纪云澈。

“那女子现在正在满府寻找这个,说老夫人的心魔,就是画上之物。”

来人正是纪府的老管家,陆管家,已经满头白发,身材有些发福。

纪云澈将纸展开,看着上面的玉佩图案,突然愣住了。

这个玉佩,他见过!幼时,他是被养在老夫人膝下的。

记得有一年,天气特别热,蚊虫也特别多。

他贪凉,也调皮,趁老夫人不备,跑到老夫人房间的屏风后面 ,那里有一扇小窗,还有 一个长长的黄梨矮榻。

榻边还挂着艾草香包。

躺在上面,有微风徐徐吹过脸颊,闻着艾草的清香,没有蚊虫,睡得特香。

他是被争吵声惊醒的。

他看到从不大声说话的祖父,手里高高举着一个东西,大声对祖母说着什么,平时白皙的面庞,都变得通红。

祖母的声音,还是如往常一样温柔,他听得不甚清楚。

他躲在屏风后,睁大眼睛努力看向祖父手里的东西。

那是一个莹白温润的玉佩!他只听见祖父声色俱厉的骂了一句什么,就被惊到了。

自出生起,祖父一直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他被祖父狰狞的面孔吓哭了。

最后,他只记住了祖母惊慌回眸的样子,还有祖父决绝的背影。

“大公子?大公子?”陆管家看纪云澈似乎看入了神,忍不住小声提醒。

“哦,”纪云澈回神,“辛苦您跑这一趟。

陆管家,您先回去吧,有什么消息,你就让大山给我带信就行。

对了,一定盯紧一些。”

大山,陆管家的儿子。

“您放心,包在我身上!”陆管家走后,纪云澈也没有打开门。

任由自己的思绪飘得老远。

得祖母教诲,从小,他就用功读书。

四书五经,牢记于心。

也一直将仁,义,礼,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可以说,自己一生都无愧于心,只除了那一件事。

纵然自己学富五车,在临近科考之前,他还是突然心烦气躁。

夜里做梦总是梦到自己名落孙山,无颜面对父母亲人。

书院的学子们聊得火热,有人提议可以给自己的老师送份大礼,帮着估一下考试题目。

其实,这个方式,在当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很多学子都这么做过。

毕竟,这不属于***,只是有点投机取巧。

但是,这样的事,对于那些刻苦攻读的学子们看来,做这件事,就是对自己的侮辱 。

君子绝不行小人之事!一日,他偶然听见祖父和那位大儒的谈话。

得知了大儒唯一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名砚。

夜里,他从箱底翻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一方砚台,赫赫有名的湖砚。

这是他外祖家,在他过了童试时,送上的贺礼。

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方砚台的珍贵。

祖父拿着砚台吟出的那句话,让他知道了这方湖砚的价值。

“一方湖砚千秋贵,半盏墨香万古珍。”

考虑再三,他带着那块砚台,叩响了大儒的家门。

大儒一生,也是君子坦荡荡,从未给学子预测过考题。

但是,不知是那方湖砚实在诱人,还是看在祖父的面子上,大儒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并且发了重誓,此事绝对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后来,他如愿榜上有名,并且一路做到了工部尚书。

但是,内心深处,这件事,变成了他的心魔。

其实,大儒预测的考题,和考试的题目,根本不一样。

“其实,我根本不需要求人的。”

纪云澈喃喃自语。

更新时间:2025-07-21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