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輩子沒嫁人,也不會要你們早早地就工作嫁人。」
子君姐念了初中后,學習超級努力。
從早到晚,沒有懈怠過。
有一次我們一起寫作業,我寫完了在那用鉛筆胡亂寫寫畫畫,她還在繼續做試卷。
她突然說:「明麗,我好羨慕你。」
「嗯?」
「羨慕你比我聰明,你好像總是能輕輕松松地就做完這些題。」
我那時其實不太懂她的難受。
在我看來,老師發下來的試卷,媽媽給我買的課外習題集,的確都不難。
但我還是努力安慰她。
我把頭抵在她的眉骨處:「那把我的智商傳一半給你。」
「我要開始發功了!」
「嗡嗡嗡……你接收到了嗎?接收到我的智商沒?」
她氣得拍我一下:「你是豬啊……」
「智商還能這樣傳遞嗎?是我看錯你了,你這豬腦子怎麼可能比我聰明。」
我從書包里掏出一盒純牛奶遞給她。
「那喝這個,據說能補腦。」
「你哪來的?這個很貴的。」
媽媽對我們很好,可純牛奶這樣的東西,鄉下人不會買來喝。
錢還有更要緊的用處。
「我輔導同學功課,她給我的謝禮,我特意留給你的。」
我騙她了。
其實是我幫同學寫情書,那男孩回信了,同學很開心給我的謝禮。
姐姐戳開吸了一口。
我眼睛亮晶晶:「什麼味兒,好喝嗎?」
「沒味,不好喝!」
「不可能吧,這麼貴的東西,難道不是特別香特別甜嗎?」
「你自己嘗嘗。」
我吸了一口:「是沒味。」
「奇怪,怎麼會沒味呢?」
「她該不是買到假奶了吧。」
你瞧瞧。
那時的我們如此不識貨。
雖然沒啥味,但子君姐跟我還是一人一半,喝完了那瓶純牛奶。
因為不能浪費。
初一暑假很快到了,子君姐也結束了中考。
村里有好幾波人來家里跟媽媽說,要帶子君姐進廠去。
那時候進廠流行老帶新,有一筆不小的介紹費。
按規矩這筆錢兩人平分。
媽媽總說不急不急。
村里人漸漸也品出點意思。
「喲,你該不是要送子君讀高中吧?」
「一個妹子,又不是親生的,你真的要費這麼大功夫養她啊?」
「三年高中要不少錢,要是沒考上大學,你這里里外外都是一場空……」
「我看還是讓她去打工算了,你這麼些年掏心掏肝,親生的爸媽都沒你盡心,誰都不能說你半分不是。」
媽媽應道:「沒考上是她的命,考上了我還是供她讀。」
「這是長期投資,讀了高中大學以后賺大錢,我才能享大福啊!」
焦灼的等待里,到了出成績的日子。
14
一中!
一定要是一中。
我在心里默念了千萬遍。
然而世事總難圓滿。
子君姐差了五分。
那會可以買分。
三分以內五千,往上加一分一千塊。
要是想進一中,就得出七千塊。
媽媽拿不出這筆錢。
子君姐也不肯讓媽媽去借。
「花錢進去的,我學習都挺不直腰桿。」
「我就不是讀書的料,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點嫁妝。」
「到時候我給你買金鐲……」
話還沒說完,被媽媽狠狠訓了一頓:「你這麼著急,我現在就給你找婆家。」
「我之前跟你說的話你都當耳旁風是不?」
「把過日子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是最蠢的事。」
「不讀一中就去讀二中三中,總歸有學校會收你。
」
子君姐的分數讀二中肯定沒問題。
可二中生源混雜,師資力量也不行,一年考不上幾個重本。
村里人雖然說話難聽,但去二中出頭的概率的確很低。
錄取通知還沒下。
那段時間媽媽總是早出晚歸,說是去找其他神婆。
沒錯。
「神婆」們也是有自己圈子的。
大約半個月后的某天,她美滋滋地回來了。
「子君,我幫你找到出路了。」
是市里新開的十四中。
這個十四中教導主任的老婆是媽媽一個「神婆」朋友的忠實客戶。
據她說這個學校吸納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區里教育局的領導想一炮而響,把它打造成區里的重點高中。
子君姐的分數本來尚可,加上這名客戶使力,進十四中不成問題。
太好了。
我喜不自勝。
子君姐卻老成皺眉:「去市里讀書,學校生活費住宿費開支會很大吧?」
「咱家有那麼多錢嗎?」
「沒有!」
啊?
「所以你們要走出去,我也要走出去,不能一直窩在這鄉下。」
「哎,現在這十里八鄉的人都不好騙了。」
的確如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山村,到廣州、福建、浙江這些地方去打工。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開始蓋起樓房,用上大肚子的彩色電視和雙桶洗衣機。
走出去,就意味著信息繭房被打破。
裝神弄鬼的那一套不管用了。
「那你要去哪里?」
「去黃亭觀。」
我跟子君姐霍然站起:「你要出家啊?」
15
媽媽拉著我們坐下:「是修道,不是出家。」
「道觀也能住俗人的,心中有道就可以了。」
這是媽媽另外一個「神婆」朋友推薦的路子。
黃亭觀身處道家名山,在省內頗有名氣。
道觀里有乾道和坤道,他們多是遵守戒律的清修。
這次道觀擴建,也吸納了一些像媽媽這樣懂些道法的俗家「弟子」。
雖是清修之地,卻也免不了被紅塵侵染。
道觀里也有香、花、燈、水、果、茶、酒、食、財、衣這些供奉。